#學齡前孩子一生氣就跑掉😱
延續20210424 & 0426 的貼文 #情緒勒索的議題,若是學齡前孩子不管環境狀態,一生氣就直接跑掉怎麼辦?
不管孩子生氣的原因是什麼?基於安全的理由,我會立即把孩子帶回來,說白一點,抓也要抓回來,除了是要避免孩子養成負氣離開的行為習慣外,更重要的是在未知危險的條件下,孩子經不起一次的意外!
🤔當下我會這麼做
1️⃣帶回來之後,我會直接進行活動的限制,並表達我的憤怒,讓孩子知道他這樣的行為讓我感到生氣,憤怒不是怒罵孩子,也不是大聲斥責孩子,就僅僅是一種氣氛的釋放,讓孩子感受到壓力。
2️⃣我常用的限制活動就是暫停,讓孩子在一個區域站著等待,或是坐在指定的椅子上,將限制變成是一種不好的經驗,讓孩子連結到,你只要生氣離開,就要到隔離區,這時我會表示出堅持,堅持到孩子妥協為止。
3️⃣等到孩子妥協後,我會用堅定的語氣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允許的,並明確告知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是要用說的,而不是用逃離的方式解決,同時也告誡孩子,若下次再出現這樣的行為,將會再被暫停一次。
4️⃣在安全的環境下,故意設計再次情緒衝突的機會,若孩子出現逃離的行為,我一開始會用口頭告誡請孩子自行回來,若孩子立即回來,我不會責怪孩子,反而會肯定孩子自行回來的行為,然後傾聽孩子的聲音,讓孩子知道回來溝通一點都不難。
5️⃣假若孩子依然不回來,我會立即把孩子帶回來,然後二話不說,直接履行先前說好的規則,限制暫停孩子的活動,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也讓孩子知道我是來真的。
6️⃣接下來,我會製造溝通的機會,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訴求,我也有機會告知孩子規則的底線是什麼,讓孩子學習尊重與服從規則的表現,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問題解決技巧。
7️⃣靜待下一次情緒衝突的發生,若孩子沒有因為生氣而離開,我會立即給予孩子讚美,讓孩子知道這就是我們要的正確行為,同時強化對的表現。
8️⃣最後我會再製造溝通的機會,傾聽孩子的聲音,並給予鼓勵,並讓孩子理解到自己的好行為可以獲得一次獎勵的機會,讓孩子知道說一點都不難,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方式。
當然,也有人會有不同的聲音,對這項作法產生質疑,認為應該要先觀察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,應該是先傾聽孩子的不同聲音,應該是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…以上這些質疑的觀點都是對的,只是,我的想法很簡單,當下是安全比較重要!?還是秉持教育的流程比較重要!?
這項處理策略除了顧及孩子的安全考量外,同時也是要避免孩子養成負氣離開的行為勒索習慣!
行為是要塑造的,行為塑造越小開始,效果越好!
#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
#童心職能治療所
#童心語言治療所